韩文公祠
韩愈纪念馆是现存最早纪念“文起八代之衰”、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韩愈的祠宇。景区内建筑群体错落有致、高低得宜,景色秀丽,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文物旅游区。韩愈纪念馆位于广东潮州市城东笔架山麓,唐代元和十四年(公元819年),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韩愈,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,触怒了皇帝,被令处死,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,改贬为潮州刺史。韩愈以戴罪之身,在潮七个多月,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,办教育,驱鳄鱼,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,被潮人奉为神,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,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。
宋咸平二年(公元999年)在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祠。祠宇据地高旷,构造古雅,占地328平方米,系双层垂檐建筑。其下层为展览厅,上层辟为“韩愈纪念馆”,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2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1尊。内分前后二进,并带两廊。后进筑在比前进高出几米的台基上,内供韩愈塑像。堂上有对联:“辟佛累千言,雪冷蓝关,从此儒风开岭娇;到官才八月,潮平鳄诸,于今香火遍瀛洲。”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,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,从城南移此,置正堂南墙下。祠内前后二进梁柱,还分悬今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匾额。韩祠倚山临水,肃穆端庄。1988年,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“侍郎阁”(韩愈曾任刑部侍郎,人称“韩侍郎”),苏轼为此写下了著名的《潮州韩文公庙碑记》,称韩愈“文起八代之衰,道济天下之溺。”遂成天下定论。周围为历代韩祠碑刻和韩愈笔迹。饶有趣味的是“传道起文”的碑刻,因字形特殊,竟有多种读法。庭园有碑廊,保存现代名人评价韩愈的书法碑刻。后山腰为侍郎阁,阁前有韩愈石雕头像,阁内辞为韩愈生平展览馆。
特色景观
主祠
主祠为青瓦屋面歇山顶,面宽18.7米,进深31.8米,分前后两进,后进地平比前进高2.5米;抬梁与穿斗结合的屋架,粗犷少饰,朴实无华;正墙由淡绿色水磨砖砌筑,密合无间,明净素雅。整体建筑古朴典雅,融合了潮式广式的建筑风格。主祠内正中龛座置韩文公坐像,环壁竖立或镶嵌历代碑刻40面(其中明碑15面),记述着韩祠的历史和颂扬韩愈、韩祠的诗文。这些碑刻,是研究韩愈和潮州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,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
侍郎阁
阁内陈列有韩愈治潮及生平的资料展览,阁外立有韩愈半身石雕像一座。置身于阁上,凭栏远眺,古城古桥相互辉映,景色尽收眼底,美不胜收。
允元亭
为纪念太守丁允元而建。丁允元,字叔中,江苏常州人,官居太常寺卿,于南宋淳熙十四年(公元1187年)因恳请赦免“盐铁”等税,得罪朝廷,被贬到潮州知军州事。治潮期间,他增置广济桥西段四座桥墩,发展教育等。淳熙十六年(公元1189年),他认为东山(即韩山)是当年韩愈常登临之地,并有亲手栽种的橡木尚存,因此把原城南祠迁建于韩山今址,由于选址得当,故沿延至今。
天水园
为纪念潮州先贤赵德先生而建的庭园式园林建筑。园内依史实立有“韩愈别赵子”石雕像一座,园中配置曲径通幽、碑刻雕塑、假山奇石、特色花木等,是一处高雅幽静可供游客休憩游览的庭园。赵德,号天水,是唐代宗大历十三年进士,韩愈称赞他“沉雅专静,颇通经,有文章,能知先王之道,论说且排异端而宗孔氏,可以为师矣!”遂举荐他"摄海阳县尉",主持潮州学政。韩愈大胆启用当地人才主持学政,这一高明的举措使潮州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稳定的发展。在韩愈转任袁州(即江西宜春)时,尝邀赵德先生同往,但受到赵德先生的婉辞。于是,韩愈在赴任之时,写下了《别赵子》这首诗以志别。
曲水流觞
韩文公祠景区地处韩江东岸笔架山。笔架山三峰并峙形似笔架,双侧有狮山、象山如左右两道屏障环峙,众山环抱,在祠侧由上而下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山沟,在山泉雨水的不断冲刷下,形成沟底山石嶙峋,山泉淙淙的秀美自然景色。在祠侧的天然的水池,池水清澈,呈现了游人"击掌唤鱼"这一趣景。淙淙的山泉水从山上蜿蜒流下,在山下凝聚成一股活泼的瀑布。水声、鸟声、树木的婆娑声,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1、门票价格:10元/人
2、开放时间:8:00-17:30
3、交通指南:从市区乘车前往即可
页:
[1]